12月20日,长高电新科技股份公司(简称“长高电新”)三楼绿色智慧展厅,一面崭新的专利墙上写着八个大字——科技创新,永无止境。对这家上市企业来说,那既是荣誉墙,也是警示墙。两年前,长高电新卷入“商标争夺战”,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发出一纸建议函,直击企业商标保护问题。这份建议函效果如何?一年来,检察机关在精准护企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碍?12月下旬,记者回访了相关单位。
“2022年,我们公司更名为‘长高电新’。不料,有公司跟我们搞起‘商标争夺战’!”长高电新集团党委副书记、监事会主席陈志刚介绍,公司更名登报公示第二天,就被山西一家科技公司抢注20多个“长高电新”关联商标,还被诉至法院索赔千万元。陈志刚坦言,几十年来,公司只顾埋头做实业、搞研发,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,商标被抢注后,品牌严重受损,幸好有检察院等部门协力“救急”。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干警陈剑介绍,去年初,收到相关举报后,长沙市人民检察院查明,山西这家科技公司涉嫌抢注商标恶意诉讼,建议法院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司法处罚,“这家公司最后被罚款10万元,‘偷鸡不成蚀把米’”。去年9月,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向长高电新制发建议函,呼吁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,及时申请登记企业专利、商标、服务标记、厂商名称、货源名称等,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。收到建议函后,长高电新建立一套全新的商标管理制度,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。“从商标申请、注册、使用到维护和侵权,细化各个环节管理细则,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。一年多来,公司共注册近60个商标。”陈志刚感慨地说,一纸检察建议,就是一剂护企良方。
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商标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财产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其价值日益凸显。恶意抢注商标,扰乱了市场秩序,破坏了创新环境。 原来,大量的恶意诉讼行为,往往隐藏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,涉及法院判决数据、企业情况数据等。仅分析单一的裁判文书,检察机关很难鉴别恶意诉讼行为,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其重复发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