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,一系列围绕“将商标当广告用”的套路频上热搜。记者调查发现,一方面,现行商标注册审核较为严格,消费者其实不必太过紧张。另一方面,也确实存在商标审核时无法穷尽考量所有状况、注册成功后被商家“擦边”滥用等问题。业内人士建议,从事后处置上建立更为完善的机制,筑牢消费信任的基石。
“网上买了些一品牛肉干,以为是牛肉干,谁知收到后看配料表才发现,都不是牛肉做的。”北京消费者于女士提起最近的网购经历,感到又好气又好笑。她告诉记者,仔细研究包装才明白,“一品牛”只是商标,印在包装袋的左上角,“肉干”两个大字是产品名,印在中间。“它们用的字体一样,自然就会让人连起来读。”
无独有偶,有网友晒出“树上熟”水果,吐槽称“半盒都是青的,还以为青的也已经熟了,一吃又酸又硬又涩。”原来,这“树上熟”并非表示水果在树上已经成熟的状态,而只是商标。从评论看,对此有误解的消费者不在少数,“我说怎么那么难吃,一点都不熟!”
继“壹号土猪”曝出,“壹号土”其实是商标后,“德子土鸡”又被指“德子土”为商标。从“0添加”“0蔗糖”,到“其他没了”,一时间,围绕商标注册的争议四起。消费者疑惑,难道什么词都能注册为商标?记者看到,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博主,将各路商标的“文字游戏”汇总,提醒人们小心提防。
在名称选取上,商标注册并非完全的自由,相反,需要受到许多限制。我国《商标法》中,明确规定了商标注册的禁止性条款。此外,带有欺骗性的,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或产地产生误认的,以及缺乏显著特征的名称,也无法通过商标注册。“商标申请的时候,还要对商标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,说明应用于哪一类的商品。”在姚克枫看来,商标法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,审查也是很精确的。
完全依靠审查,从申请源头上排除所有“心机”商标,几乎是无法实现的。因此业界公认的观点是,应从事后处置上建立更为完善的机制。
比如,商标注册成功,并非万事大吉。依《商标法》规定,注册商标违反第十条、第十一条的,任何人都可以提起无效宣告申请,请求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。商标滥用的情况即便审查员没能发现,市场监管部门包括消费者,均可向商标局申请该商标无效。舒海称,近期有备受关注的商标被提起无效宣告申请,其审查结果将对同类案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