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喝的是“雪碧”还是“雷碧”?你吃的是“良品铺子”还是“良晶铺子”?
商标是企业的“金字招牌”,承载着市场信誉与消费者信任。近年来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商标侵权行为屡见不鲜,不仅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,更扰乱市场秩序。今天,带您解读商标侵权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要点,帮您以后不踩“雷”!
一、什么是商标侵权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,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,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,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的,即构成商标侵权。常见情形包括:1. 直接仿冒: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标识;2. 近似混淆:通过细微改动(如字形、颜色、排列组合)使商标高度相似;3. 销售侵权商品: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仍进行销售;4. 帮助侵权:为他人仿冒商标提供生产、仓储、运输等便利。
二、商标侵权面临哪些法律责任?
商标侵权行为可能承担民事、行政乃至刑事责任:1. 民事责任:权利人可要求停止侵权、赔偿损失(包括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);2. 行政处罚: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侵权商品、处以罚款(最高可达违法经营额5倍);3. 刑事追责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一十三条,情节严重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,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