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是一个农村人口多、农产品丰富、地方特色产业潜力巨大的省份,当前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加大力度贯彻“商标富农”政策,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,引导有条件的经营者注册商标和创立品牌,扩大其知名度,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,缩短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。
贵州,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,使培育出来的农产品大多品质优良,但过去由于农村相对封闭,农民缺乏品牌意识,很多优质农产品没有注册商标,进不了市场。其主要原因在于:一是由于地处贵州高原山区,交通信息等欠发达,许多农民不懂得用商标品牌来提升自己农产品的价值。二是宣传力度不够,品牌富农工程实施不到位。三是商标注册程序比较复杂,时间比较长,注册费用较高。
近年来,贵州省工商系统积极实施“商标富农”工程,大力推广“公司+农户+商标”经营模式,积极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,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据了解,2003年以前,贵州省仅有农产品商标2045件,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件都没有。从2003年至2009年近6年时间,贵州省就注册农产品商标2196件,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。农产品商标中,一件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117件获“贵州省著名商标”。
因此,笔者认为,应着力于提高商标的注册数量,提高农特产品知名度,有效提升我省农产品价值,增加农民收入,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“商标富农”工作。
一是各行政部门应支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,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农业企业,积极引导龙头农业企业注册商标,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产增收,支持发展特色农业,对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注册商标,引导其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,对有申报著名商标要求且具一定条件的涉农企业,实行上门服务、重点帮扶。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,发挥自身优势,将工、农、商三者结合在一起,发展农村经济。
二是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商标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,通过开展商标现场咨询、专题讲座等形式,向农民宣传商标注册的有关知识,采取“走下去上门服务”等方式,深入农户家中,宣传农产品注册商标在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性,提高农民商标注册的积极性,帮助经营者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经营理念的转变。使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树立用商标品牌经营农业、开拓市场的理念。以提高企业商标意识、引导商标注册申请、培育“富硒”商标等为切入点,帮助涉农中小企业创立自主品牌,
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,严厉打击侵犯农产品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,切实维护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合法权益。坚持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,群众举报和主动出击相结合,与企业建立联手打假机制,对商标被仿冒的情况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。
四是促进商标维权执法工作到位。通过召集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商标负责人会议、举办商标战略培训班、落实经济户口巡查制和案件警示等制度,要求相关企业建立商标注册证、产品生产许可证、进货台账等商标存档备查完整手续,完善商标维权网络。 |